每天都在調整的疫苗接種順序,證明了所謂的「超前部署」根本就是一場空話!?
自主封城跟三級警戒即將邁入第一個月,接種順序卻一變再變,各個國家的經驗都可以拿來做參考,但卻只看到指揮中心一直在進行所謂「動態」的調整。
目前的情況,如果是以降低死亡率為目標,那各疫苗接種第二劑的順序是不是就應該要在高齡高危險族群之後,先讓大多數的人有不致命的危險?
如果要長期維持自主封城的措施,那維持社會機能運作族群的取捨又是什麼?
緊急情況時,指揮中心必須要有個定見,不然,接種順序每幾天就在動態調整,不僅民眾不清楚情況,醫護人員也會搞不清楚。
P.S 轉錄網友所提的英國模式(目的以降低死亡率)
我把英國的疫苗順位排序給大家看吧,這個是英國犧牲了多少人之後所得出來的寶貴經驗,疫苗一被批准之後,馬上照這個順序來施打疫苗救人命。不像台灣順序亂排,這兩個禮拜枉死的200多人,很多就是因為很多排序在第八順位,打不到疫苗,才致死率這麼高,明明國外的經驗清清楚楚!
下面是英國的疫苗排序
第一順位 ,最優先的是長照機構的老人跟照顧他們的社會工作人員(台灣之前只排第六位)
第二順位, 80歲以上老人跟醫護人員(台灣80歲以上老人上週之前排第八類!,難怪死這麼多人)
看到沒有,80歲以上老人跟醫護人員都要排在第二位! 可見80歲以上的老人處境有多危險!
第三順位, 75歲以上老人
(台灣只排第八順位,後調整)
第四順位 , 70歲以上老人與有特定疾病者
第五順位 , 65歲以上老人
第六順位 , 16歲到65歲有特定疾病者.
第七順位,60歲以上的老人.
第八順位,55歲以上
第9順位,50歲以上
第十順位, 其他
台灣的死亡率這麼高, 今天記者會說是2% , 這個在當時疫苗注射排序的時候其實就可以預想得到了,最高風險的族群,老人與慢性病患者,竟然把他們排到第八類去了. 唉 !
國外的經驗根本一點都沒有去借鏡, 虧我們多了一年半的時間來規劃. 指揮中心竟然規劃出這麼欠缺思考的疫苗排序,這些死掉的老人們,如果有機會先打到疫苗的話,會不會枉死呢?
現在指揮中心,只是把75歲以上排成第六類,應該是可以學習國外,依據80 ,75 ,70,65,60,55的年紀,加上慢性病風險一起考慮進去,相信這樣對降低死亡率會很有幫助。